看北京平谷从“如何是好”到“洳河是好”

  • 2020-04-01 07:07:00
  • 2038

  70后小支是一位摄影爱好者。每到节假日,他都会拿起相机到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白各庄大桥附近创作,“脚下就是洳河,碧波如洗,水草如茵,两岸花红柳绿,每到这里,徐志摩的那一句‘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’就会涌上心头。”

  泃、洳两河是平谷的母亲河,泃河是平谷区最大的入境河流,境内全长54.4公里。洳河是泃河最大的支流,全长53.5公里。

  在小支看来,泃、洳河经历了三个历程的变化。小时候,河道清澈见底,鱼儿成群,水鸟是这里的常客,一片片芦苇荡,处处是孩童的欢笑声。然而,大概是上了初中了时候,这条河变样了。村民的生活污水、沿河养殖企业的污水,通通直排到河里。很长一段时间,这里河水腥臭,淤泥堆积,垃圾遍地。2016年年底,平谷区水环境考核不达标,水质劣Ⅴ类。

  原本清澈柔美的河水变成了人人掩鼻的污水。母亲河成了臭水河,如何是好,成为了人们迫切解决的问题。

  2017年,北京市全面实施“河长制”,全市持续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。这个生态抓手,让平谷的生态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截流养殖污水、生活污水、企业污水,对水污染开始系统溯源,持续改善河湖水环境,一场碧水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。

  三年来,在平谷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统筹下,通过采取补给再生水贯通水系、精准管理入河排口、规范河道施工、靶向监测等举措,全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,积极巩固治水成效。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、持续改善。2020年1月,全区河流水质状况均达到或好于历史同期水平,泃河下段为Ⅳ类水体,将军关石河、黄松峪石河、洳河下段、镇罗营石河一度达到Ⅱ类水体,海子水库、黄松峪水库、西峪水库为Ⅱ类水体。

  作为洳河河长单位,平谷区大兴庄镇严格贯彻落实“河长制”,不折不扣执行“三污一垃圾”治理工作。从“要我治污”到“我要治污”,从“水源头”到“水龙头”,从“分散治”到“系统治”,从“人防”到“技防”,从“河长制”到“全员治”,全镇治水体系逐步完善,全力以赴打好污水治理攻坚战。目前,洳河水体持续达标,并一度达到Ⅱ类水体,平谷洳河新城段已获评北京市优美河湖。

  洳河水,逐渐还清,水生态明显改善。“如何是好”成为市民眼中的“洳河是好,是真的好”。生态治理完成后,曾经多年不见踪迹的菹草、轮叶黑藻、鲤鱼、草鱼、鲫鱼等水生动植物重新在洳河出现并形成一定种群规模,底栖生物、微生物以及沿岸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均有增加。菹草和轮叶黑藻是对水质要求较高的藻类,研究表明,水体透明度低、水质低于地表四类时均会抑制其生长。水生植物的恢复生长表明,洳河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,为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创造条件。

  生态环境的改善,让洳河两岸成为了宜居宜业宜游之地。3月29日,大兴庄镇以平谷区第32个爱国卫生月“防疫有我爱卫同行”主题活动为抓手,组织开展镇域环境清理活动。很多村民、居民带着孩子也参与到了志愿者的队伍里。

  劳动中,两个孩子的对话,引起了大人们的欢笑。“小时候,我经常听爸爸讲美丽的洳河,那是各种小动物的天堂,是他们小时候的乐园。清澈见底的河水平静得像一面大镜子,映出蓝天白云的身影,岸边的万条丝绦随着清风慢慢摇曳,水里的小鱼像一个个小精灵游来游去,追逐嬉戏……”“你爸爸讲的是他小时候,还是你小时候呀?现在的洳河也是这样呀!你看,那里还有水鸟飞呢!”身边的小伙伴说道。

  “孩子们,只要我们保护好环境,爱护好生态,洳河就会一直美丽下去。”洳河新城段镇级河长,大兴庄镇党委书记沈立军说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城 通讯员张一阳)

[ 责编:丛芳瑶 ]

来源:光明日报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