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批苏宁拼购“拼购村”挂牌
- 2019-11-28 01:47:00
- 3296
11月28日,首批苏宁拼购“拼购村”正式挂牌出炉,包括黑龙江绥化市庆安县梁家窝棚屯、四川省大凉山盐源县柯登村、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筋竹村等10个村子成为首批苏宁拼购的挂牌“拼购村”。
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、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出席了此次首批“拼购村”挂牌仪式并表示:社交电商新模式能成为强农、富农的全新手段,希望以苏宁拼购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平台,能够帮助更多的窝棚屯村“庆安大米”和特色农货打响品牌。
特色农业是不可复制的
朱启臻提出,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特色农业。他认为,特色农业是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综合体现,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这个村里一定会有一个东西让这个村庄的人感到骄傲的,那就是特色”。特色又可以分为地域特色、文化特色、民族特色,“农产品一定是讲个性化,千万不要讲标准化和工业化。高品质的生活绝不是标准化的,应该是个性化的”。
朱启臻认为,特色农业意味着不可复制,不管这个东西有多好,如果可以拿来到处去复制,他就成不了特色。“有个地区的村民听说种玛卡能赚钱,就一窝蜂的去种玛卡,但最后也卖不出去,玛卡也不能天天煮着吃,这就不是特色”。
“我们看到在电商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乡,这些返乡人回乡后并没有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,而是找出本地的特色资源,通过新的平台和技术来创富致富,享受由互联网和新零售带来的巨大红利,他们不仅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,打响了当地特色,也能从中获得财富。”
“对苏宁这样的平台来说,要做大做强,而对于特产农产品产地来说,应该做成小而精,满足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,照这个目标去发展才能真正做出特色”。
树立品牌才能真正兴农
朱启臻说,“特色农业不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,不是压低价,而是通过苏宁这样的平台引领消费,让老百姓知道在这里消费什么,知道怎么健康消费。把特色找出来,通过苏宁的平台广而告之,销售特色的产品,打造特色的品牌。”
在深入了解以苏宁为代表的社交电商“拼购“模式之后,朱启臻表示,新的电商模式可以在多个领域实现助农、兴农。适用领域包括“信息服务与培训、农资购销、农产品品牌树立、特色农产品销售”等方面。
“苏宁与窝棚屯的合作也证明了社交电商是兴农富农的新机遇,同时,得益于苏宁多年来积累的线下渠道优势,物流供应链优势,以及用户心中的品牌口碑,社交电商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实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,还有机会帮助窝棚屯、田水村等特色农产品产销区树立区域农货品牌形象,这是一种新的电商模式,与以往低价低质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”。
东北大米是金字招牌,包括五常、北大荒等东北大米品牌已经让人耳熟能详。在苏宁平台上,黑龙江绥化梁家窝棚屯和辽宁盘锦甜水村的大米、四川大凉山柯登村的苹果等都是已经成为用户抢购的对象。据了解,2019年的11月1日,窝棚顿村的“亿米多”大米单日销量达到216万元,成为数十万用户拼抢的对象,也成为了东北大米的新招牌。
在消费者端受到欢迎的同时,东北老乡也赚得盆忙钵满,脸上笑逐颜开。据了解,梁家窝棚屯人口24500人,耕地面积达174000亩;辽宁盘锦甜水村1300多人,人均耕地面积可达15亩左右,用辽河水浇灌,一亩能产1300斤左右水稻),这些都是本地无可取代的发展大米产业的特色优化资源。通过拼购这一全新模式,能够为当地农户增收20%以上。
“除了帮助销售,打造品牌以外,社交电商还能够全面促进和融合农业发展”。朱启臻认为,电商可以减少更多中间环节,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到餐桌,对于农民增收更有效,更符合农产品消费规律。
需发挥农户自身的主体作用
最后,朱启臻教授特别指出,在电商助农、兴农的过程中,还需要注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,“农民是电商平台的商品和供应链来源,更是拼购模式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源与主体,他们是电商平台需要服务好的对象。有新的模式、新的技术,你需要首先让农户了解;有好的政策,好的方法,需要让农民们熟悉他;有好的平台和工具,也需要让大家掌握和运用他”。
“要相信新时代的农村人能够更好的运用互联网、电商平台,拼购也好、直播也好,他们会成为平台上最早的吃螃蟹者,只有他们真正掌握了新技术,才能产生新的模式,也才能够影响更多的商家和用户,为平台和社会带来无限价值”。(一鸣)
[ 责编:战钊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