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璧围城:后三国鼎立格局形成

  • 2016-10-24 06:27:21
  • 119

  南北朝时代北魏末年,戍边北方六镇的鲜卑将士和族人,不满北魏汉化后自身日益没落边缘,遂联合发动起义,北魏境内各族军民纷纷起兵响应lTT。

   东西魏北方争霸

  在这场大叛乱之中,六镇之怀朔镇出身的高欢趁势崛起,将起义的二十多万兵民收为己用。534年,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,东魏正式建立。次年,出身六镇之武川镇的宇文泰,拥立元宝炬建立西魏历~史~网。北魏亡国后,两位皇室后裔贵为东、西魏皇帝,却不过是权臣高欢和宇文泰的傀儡而已。

  东西魏建立之初,东魏继承了北魏大部分国土,拥有六镇精锐军队;西魏偏居关陇,资源、人口与兵力皆远逊东魏。所以在东西魏争霸北方早期,东魏是主动进攻方 。

  535年的小关之战和两年后的沙苑之战,宇文泰以弱势兵力,连出奇兵,两次大胜东魏,西魏岌岌可危的局势得以扭转。沙苑之战后,西魏乘胜扩大战果,夺取河东大片地区(大致在山西省黄河以东、汾河以南)。

  西魏建立之初的疆域没有图上那么大,而且西魏土地贫瘠,东魏多为富庶之地

  西魏占据河东地区的战略意义极端重要:一方面在关中外围建立缓冲区,避免西魏核心地带遭对手直接攻击,另一方面,河东之地直插东魏军事中心、山西晋阳(高欢丞相府所在地)南部,西魏跨过汾河就可以北上威胁高欢老巢,令其如鲠在喉 。西魏凭借河东要地,至少在地缘与战略层面不输东魏。

  538年河桥之战西魏小负于东魏之后,大将王思政在河东的玉璧筑城。玉璧城坐落于山西峨嵋台地、北濒汾河,“城周八里 ,

四面并临深谷”,只有南面有道路与台地相接,但也很狭窄,不利于大军兵力展开欢迎 。玉璧的地理地形环境决定了其易守难攻,西魏选择此处筑城作为河东战线中枢是极为英明的决策。